运用《内经》理论指导痔疮的预防保健
郑鸣霄 叶玲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 350003
关键词:《内经》;痔疮;预防
中医预防学有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中医预防的思想源于实践,奠基于《内经》。《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以来,经过历代医家的弘扬光大,中医预防学的理论日臻完善,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治未病”一词,在医书中首见于《内经》,《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奠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内经》中“治未病”的含义主要有三:一是摄生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一是欲病防作,《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三是早期治疗,《素问·八正神明论》曰:“上工救其萌芽”,《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等。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远古时代的人们寿命过百的缘由,是因为他们明白养生的法则。其一“法于阴阳”,即养生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其二“和于术数”,即恰当运用各种养生方法锻炼身体;其三“食饮有节”,即饮食要有节制;其四“起居有常”,即作息要有规律;其五“不妄作劳”,即不要违背常规的劳作。这样才能形神俱全,“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以说这五条对当今的养生保健仍有着实践价值。
3.痔疮形成的原因:
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
痔的病因病理:《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丹溪心法》曰:“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缩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内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静脉壁的薄弱,失去了正常的弹性)兼因饮食不节、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坐、负重、远行等,致血行不畅,而血液淤积,热与血相搏,则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缩滞不散而成。
特殊的解剖学因素;感染因素;胃肠功能因素;饮食习惯;职业因素;遗传因素;腹内压增高;年龄因素;全身性因素;其他因素。
痔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特殊的解剖学因素:(1)肛门直肠位于人体的最下部,人又常处于直立状态,肛门位置相对较低,可影响肛门直肠部血液回流,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易于形成痔。(2)痔静脉无瓣膜,痔的形成与从痔静脉到门静脉之间没有静脉瓣,血液回流困难有关。
3-2.感染因素:痔静脉丛的感染和血栓形成是形成痔的原因。痔静脉丛的血管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使这些血管壁脆化、薄弱,引起静脉曲张,最后形成痔。
3-3.饮食因素:肛门部受冷、受热、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以致静脉壁抵抗力下降,久而久之易形成痔核。
3-4.不良的排便方式与便秘因素:蹲厕时间长短(长短以10分钟为界)与痔的发病率差异明显。蹲厕时间10分钟以上者痔的发病率为72.41%,10分钟以下者为57.88%,说明久蹲厕所是不良的排便习惯,而且痔的发病率较高。因为持续性增加腹压,直接影响肛门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加重静脉压力,致使静脉淤血,扩张成痔。
长期便秘者,粪便在直肠壶腹贮留过久,压迫和刺激肠壁,影响静脉丛血液回流,或因便秘,直接刺激肛管直肠,使局部淤血成痔。
3-5.遗传因素:静脉壁先天性薄弱,抗力减低,不能耐受血管内压力,因而逐渐扩张。
3-6.妊娠与分娩因素:一些学者对妊娠、分娩和肛门疾患的关系的调查发现,妊娠、分娩而出现或加重症状者占全体病例的72%,认为妊娠与分娩与痔的关系在于:(1)由于子宫的压迫可导致痔静脉血的淤滞。(2)使动脉血流增加。(3)增大的子宫压迫肠管可导致排便障碍,粪便变硬,排便用力增加。(4)骨盆内脏器组织变脆或者松弛,因此容易受伤,或者变得容易发炎。(5)孕激素、松弛素等妊娠激素使血管扩张,或者软化组织。(6)因妊娠而饮食生活发生变化,活动不足,导致淤血和便秘,加重肛门疾病。
3-7.职业因素:人久站或久坐,长期负重远行,影响静脉回流,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扩张。又因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或习惯性便秘,可以压迫和刺激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
3-8.疾病因素:一些使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常可导致痔疾的发生或加重,如因腹内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前列腺肥大、肝硬变,肝充血和心脏功能代偿不全等,都可使腹内压增加,影响直肠静脉的血液回流。 4.痔疮的预防保健:
4-1. 预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时间有早、中、晚饭后的不同习惯。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排便时不感到排便困难,便后有轻松舒适的感觉,这表明胃肠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结坚硬,不仅排便困难,而且由于粪便堆积肠腔,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而使痔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
为防止大便秘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合理调配饮食。做到饮食有节,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偏食。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②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所以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这对于预防痔疮的发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可每天早晨饮用一杯(约300-4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空腹饮用后能刺激肠管蠕动有助于排便。当有便意时不要忍着不去大便,因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习惯性便秘。排便时蹲厕时间过长,或看报纸、或过分用力,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习惯,应予纠正。另外,凡是能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应及时治疗,如痢疾、愎泻等。
③ 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对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调配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应
4-2. 加强锻炼:久坐久站的人应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变换体位。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出血液循环,调和人体气血,真家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预防痔疮。要加强肛门功能的锻炼。坚持每天早晚做提肛运动,每次反复做30~50次,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减少局部静脉瘀积曲张等。
4-3. 其它:腹压增高,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临床上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肿瘤压迫腹腔内血管,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可致肛门直肠血管扩张,而引起痔疮,此时应首先治疗肝硬变,肝硬变缓解后痔疮症状是可以改善的。
因为肛门的功能主要是排便,故预防痔疮的关键则必须是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采取以排便为中心的综合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预防痔疮有两层意思,即没有痔疮的人怎样预防痔疮的发生?痔疮已经治好的人怎样预防复发?它们的预防方法是一样的。实际上,痔疮也确实能够预防。
从原则上来讲,凡是能避免发病的一切手段都可作为预防痔疮的措施。而以保持正常大便最为重要。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固定在早饭后20分钟为最好,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安排在晚上或其他某一合适的时间,但必须相对固定。定时排便条件反射的形成会促使排便的容易化,不会造成紊乱。排便时,要集中精力,不能看书看报,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排尽即起,越快越好。有人建议最好在5分钟~7分钟内“解决”掉。最近英国一些肛肠病学者提出3分钟快速排便防痔疮的良策,即在便意感强烈袭来时,速去排便,3分钟完成即起。从预防痔疮的角度来讲,坐坑比蹲坑要好些。排便后,最好用温水坐浴10分钟。平时既要防止便秘,又要杜绝腹泻。
饮食上需要规律化,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忽饱忽饥,尽量不要喝酒,特别是白酒和烈性酒,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使肠道功能保持良好。多吃些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饮食有预防痔疮的良好效果。
休息也极为重要,临床上发现,大多数炎性外痔或血栓性外痔是在过度劳累或远途出差后发作的。
孕妇要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检查胎位,如有胎位不正,应及时纠正。适当地参加一定量的活动,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的平卧时间,绝对不能有超过12小时以上的站立。
勤换体位,多活动多锻炼是预防痔疮的重要措施。一个人坐一小时,应起来活动10分钟左右,特别是蹲位工作者,每次连蹲半小时就应该立起来走走。科学家发现,散步、慢跑、广播操、太极拳、气功、球类活动等均对防痔有一定的价值。
每日早上或晚上都作一次提肛运动,可预防痔疮。方法很简单:自己控制肛门一上一下的提缩,每次作三十回到四十回,在各种体位下均可进行。
如果有各种能使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病,例如:支气管炎长期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腹腔盆内肿瘤等,均要及时治疗,以使腹内压降低,否则痔疮无法治愈。 人群中的肛门病普查普治,可以说是大规模的痔疮防治措施,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定时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