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A
A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会继教发[2018]11号
关于举办肛肠疾病中西医诊疗学习班的通知

各肛肠专家、同仁: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办,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马应龙肛肠诊疗技术研究院承办的“肛肠疾病中西医诊疗学习班”定于2018年7月19日-23日在北京四季御园大酒店举办。欢迎来京学习交流。
本次学习班特色是邀请30多名全国知名肛肠专家集中授课,讲授多种常见疑难肛肠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除了老师面对面授课,还安排了手术视频讲解。
本次培训班招收对象:
1、有需要深造提升诊疗水平的全国肛肠专科人才;
2、马应龙肛肠诊疗中心及对口支援单位、医联体肛肠科医生。
学习班结束后,授予学员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并为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授课老师:
授课老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陈珞珈会长3、田振国会长4、韩宝秘书长5、张燕生主任医师6、李国栋主任医师7、王晏美主任医师8、于永铎主任医师9、贾小强主任医师10、刘仍海主任医师11、李华山主任医师12、赵宝明主任医师13、张书信主任医师14、韩平主任医师15、李恒爽主任医师16、刘佃温主任医师17、贾山主任医师18、罗成华主任医师19、任毅主任医师20、王振彪主任医师21、赵新生主任医师22、曹传平主任医师23、赵兴明副主任医师24、贾海霞科主任25、张东科主任26、刘芳科主任27、李倩蕾科主任28、陈文平主任医师29、周璐博士30、专场手术视频播放: 视频内容:中医肛肠五项技术、消痔灵注射治疗痔疮、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主讲老师:韩宝、田振国、张燕生、李国栋、赵宝明等。

具体安排
1.时间安排:本次培训时间为5天,2018年7月19日~23日,7月19日(周四)全天报到,23日(周一晚上)培训班结束返程。
  2.报到地点:北京四季御园大酒店
 

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医工作室
 
慢性功能性便秘
发布时间:2007-7-5 作者:马兆哲 来源:

 

慢性功能性便秘

 

辽宁中医药大学肛肠医院(110003)  马兆哲

 

 

      关键词:肛肠病  便秘

      摘  要:许多直接影响肠道平滑肌功能的疾病均可导致便秘,如结、直肠解剖结构的异常,平滑肌源性或肠神经元性病变,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肠肿瘤所致的局限性狭窄、梗阻甚至医源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肠神经系统药物)等所致的便秘,称为继发性便秘(SC)。如果慢性便秘无上述等明确病因,称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FC)。随着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等,CFC越来越受到重视。CFC不仅是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良性疾病之一,而且与大肠癌发病关系密切。在美国,以便秘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就已超过250万,还有更多的服用轻泻剂的患者。国内戴菲等对1 535名健康人群进行调查,CFC人群总患病率为9.18%,男性为7.28%,女性为11.04%,60岁以上者为14.84%。便秘患者滥用泻剂导致的泻剂性肠病和结肠黑变病已引起胃肠科医生的关注,因此有关CFC的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方法的研究,无疑是对这类病人进行合理治疗策略方法选择的基础。

一、概念及定义

      国际上对CFC的标准指便秘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排除器质性疾病,并具备下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1)自发性排便次数≦2次/周;(2)25%以上时间排便困难;(3)25%以上时间粪质较硬或呈硬球状;(4)25%以上时间排便有不尽感或不畅。我国肛肠外科学者1999年提出的便秘概念系指大便量少,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意。

二、CFC分型及其意义

      为了便于临床治疗CFC方案和药物的选择,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而进行的分型,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和混合型便秘(CSOC)。(1)STC系指由于结肠动力障碍,使内容物滞留于结肠或结肠通过缓慢的便秘,戴菲报告根据传输试验(不透X线标志物法)显示,STC占CFC的45.5%,是CFC最常见的类型。治疗上首选促肠动力剂。(2)FOOC具有正常的结肠传输功能,由于肛、直肠的功能异常(非器质性病变)如排便反射缺如,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或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不协调所致。国内报告此型占CFC的25%~36%,多发生于儿童、妇女和老年人。治疗上可选择生物反馈治疗。(3)CSOC具有结肠慢传输特点,也存在肛、直肠功能异常,或二者均不典型,治疗上因人而异。

三、CFC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有关研究

      1.CFC的病因学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CFC老年人发病率高,与进食量、老年性胃肠道功能下降如肠管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张力蠕动减弱以及参与排便肌肉张力低下有关。某些主诉CFC的病人,可能有明显的食物因素,如低渣饮食。食物中增加30g/d植物纤维可增加肠蠕动,称为纤维素样效应。对一组CFC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调查显示,与正常对照比较,CFC患者忧郁,焦虑因子积分明显增高。此外,代谢因素及神经递质的异常也与便秘有关,有人报道,便秘患者乙状结肠的黏膜层及环形中5-羟色胺、5-羟基乙酸水平增加。也有人报道,胃肠神经 分布异常与便秘有关,如血管活性肠、P物质、神经 等。

      2.胃肠动力学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便秘可以看作是不同病理生理过程的最终症状表现。排便过程需外周神经兴奋,将冲动传到初级排便中枢和大脑皮层,引起结肠、直肠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肉的协调运动而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导致便秘。结肠运动形式中蠕动最为重要,它是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还有一种进行很快且推进很远的蠕动,即集团性蠕动。集团性蠕动常见于餐后,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所引起。采用核素和测压方法研究CFC患者结肠转运功能和动力发现,部分患者餐后肠腔内压力不增高,24h测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FC患者结肠集团性蠕动显著减少。肛管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FOOC。正常排便时,当粪便进入直肠时产生便意,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对包绕其外的肛门外括约肌形成扩张作用,直肠收缩使直肠腔内压力超过肛管压力使粪便排出。当直肠敏感性降低,直肠肛门反射减弱及直肠肛管动力异常时均可引起便秘。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排粪造影显示肛管直肠角缩小,用力排便困难,这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病基础。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排粪造影显示肛管直肠角缩小,用力排便时不增大,盆底肌电图显示肛门外括约肌异常收缩。直肠前突患者直肠排空延缓,直肠前突深度和直肠排空时间相关。

四、常用结肠动力学检测及其评价

       1.结肠通过时间测定:(1)X线法:受检者口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隔一定时间摄腹部X线平片,读片时计算右半结肠、左半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和全结肠通过时间。该法简单易行,耗资低。(2)核素法:有人用111In DTPA作为示踪剂,通过闪烁扫描来测定结肠通过的时间。正常人摄入核素后在结肠内迅速扩散,在所有感兴区内存在低放射性活性,24h排粪后活性消失,72h基本全部消失。STC患者核素几何中心显著减慢。结肠通过时间延长。

      2.下消化道压力测定: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在诊断终末性便秘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参数有肛管内括约肌压及长度、肛管最大的缩榨压、直肠肛门反射及直肠敏感阈值等。方法简单,也可作为生物反馈排便行为训练的动力学基础和依据。

      3.排粪造影:是一种形态与动态相结合评价肛门直肠区功能的方法。采用X线造影技术,测静坐、提肛、强忍、用力排便各时相的肛门直肠角、肛上距、乙耻距。用于诊断解剖畸形(直肠脱垂、直肠突出等)和肠道远程局部功能障碍(功能性出口梗阻、直肠乏力等),可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4.肛管直肠感觉检查:用电流刺激法测肛门感觉。将通电探针与肛门黏膜接触,分别测肛门括约肌上、中、下三处,逐渐增加电流量,直到患者出现烧灼感或麻现刺感,记录阈值并计算平均阈值。也可用气囊扩张法测直肠敏感性。后者易被接受且重复性好。

      5.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将针状电极或柱状电极插入肛门外括约肌皮下束肛管内记录肌电活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最常见的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改变为肛门外括约肌矛盾收缩。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可区分盆底随意肌群肌肉和神经功能异常,77%的患者排便时盆底肌肉不能松弛,其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

      加强科学的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注意高速饮食结构,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足量饮水,养成按时排便习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等,还可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或按摩。

      1.药物治疗:(1)通过上述方法达不到疗效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对于STC患者,首选是促动力剂,西沙必利作为一种全胃肠道促动力剂,对某些STC患者有效。普卡必利,能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并降低粪便硬度,是一种新型特异性促肠动力药。(2)常用泻剂:容量性泻药:硫酸镁、硫酸钠等; 刺激性泻剂:番泻叶、蓖麻油等; 粪便软化剂:液体石蜡、乳果糖等; 直肠内给药:甘油栓、开塞露等。应避免长期滥用泻剂而导致泻剂性肠病。

      2.生物反馈排便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法是一种纠正不协调排便行为的训练法,主要用于治疗肛门括约肌失协调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排便时矛盾性收缩导致的FOOC,有人报告其疗效可达96%,该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无药物副作用、成本低、非创伤性等优点。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慢性便秘经上述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营养障碍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主要是对STC患者,可采取结肠次全切除和回直肠吻合术,对FOOC患者可行肛管直肠括约肌切除术。这种手术虽然可恢复肠管的节律性蠕动,缩短全胃肠通过时间,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同时也必须重视术后并发症如腹泻、大便失禁、甚至复发等问题。

六、展望

      今后应进一步研究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机制,为治疗提供病理生理基础;筛选一些便于临床应用的非侵入性、更简单的动力检测方法;注意滥用泻剂所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使用新型具有特异性促肠动力药和排便行为训练,注意精神心理调节以及合理膳食,将是治疗CFC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戴菲,罗金燕,刘欣等.慢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

2 戴菲.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By www.gcx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