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荣润肠汤灌肠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68 例
蒋松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肛肠医院 110003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STC)是便秘中较常见的一种,以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病人大多便意淡漠,甚或无便意,常表现腹胀、大便量少、神疲、纳差、乏力,直肠指诊:直肠壶腹内少量或无粪便。中医认为,该病多为脾虚运化失司,致胃肠运动无力。益气健脾、润肠通便是促进胃肠运动、治疗STC 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2003 年8 月至2006 年8 月,68 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4 例,女44 例;年龄22~74 岁。全部病人均经肠镜及钡剂造影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 (1) 组方依据:“腑病以通为补”、“脾宜升则健”、运用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品,养津液以润肠,通降自成。(2) 方药组成:黄精、肉苁蓉各20g ,麦冬、沙参、杏仁、厚朴各10g ,炒白术24g ,白芍12g ,麻仁15g ,陈皮、炙甘草各6g。加减: 少腹坠胀不舒加川楝子、制香附各10g ;便后不净感加炙升麻、炒柴胡各6g ;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者加茯神10g、酸枣仁12g。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1990 年11 月召开的便秘诊治标准研讨会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上述袋装200 mL 药液,文火温热至37~41℃,将药液倒入250 mL 盐水瓶中,接上输液导管,将输液管的另一端连接一次性硅胶管,经肛门导入,每晚1 次。
对照组:取上述袋装200 mL 药液,文火温热,晨起顿服,或分早、晚2 次服,每日1 袋。治疗期间,两组病例均停用其他一切泻药或通便药,均以15 d 为一疗程,治疗3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3 结果
治疗组51 例大便正常,与排便困难有关的自觉症状消失,每周排便≥2 次,结肠运输试验示72 h 标志物排出>80%;11例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每周排便达2 次,结肠运输试验示72 h标志物排出较治疗前明显增多;6例症情较前改善。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P < 0.05。
表1 2 组治疗3 个月疗效比较( n , %)
组别 |
治愈 |
显效 |
好转 |
治疗组 |
51 (75) |
11(16. 2) |
6 (8. 8) |
对照组 |
14 (43. 8) |
3 9(28. 1) |
9 (28. 1) |
P < 0. 05
4 讨论
灌肠给药方法具有压力恒定、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的特点,且经肛管导入使药液完全弥散于全结肠,使药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每晚睡前给药,保证了药液的留置时间,更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口服时,药液经胃、小肠消化液的分解、稀释,到达大肠的有效药物的浓度明显低于灌肠给药法,且长期服用,病人会有胃肠道反应。
叶天士认为“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遏”。自拟益气健脾方中黄精、肉苁蓉温肾填精,麦冬、沙参、麻仁、杏仁养阴润肠,厚朴、陈皮行气通腑。炒白术,白芍、炙甘草健脾益气;诸药合用益肾健脾、润肠通便。治疗过程中尚未发现其明显的不良反应。同时,督导患者加强科学的生活管理,提高饮食纤维素的摄入量,养成定时排便,专心排便的习惯,调适情志,适当锻炼配合摩腹、提肛等保健运动,可提高疗效,从而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潘国宗,曹世植1 现代胃肠病学(下册) 1 科学出版社,1994 ;1092~1095
2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1 便秘诊治暂行标准1 中华医学杂志1991;11(10) :549
3 马晓松,樊雪华,陈忠,等1 白术对动物胃肠运动的作用及其机理的探讨1 中华消化杂志1996 ;16 (5) :261
4 李实忠,屠岳,金国祥1 特发性慢转运型便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1中华外科学杂志1999 ;11 (37) :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