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脏腑辩治体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崔爱惠1
辽宁中医药大学肛肠医院 路越2
便秘属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病位虽在大肠,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穷其成因,大抵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过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常指慢性习惯性便秘。《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名称,其后又有“风、气、热、寒、湿秘”及“风、热燥”等说。本病发病率较高,老年人可高达15%—30%。长期便秘,可引起痔疮、肛裂等并发症,对于全身疾病,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有报告说,患心脑疾病的老年人中,有10%左右死亡的诱因为便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颇多,疗效满意。本文从脏腑辨证入手,总结了临床对于便秘的中药治疗方法如下。
1、从脾胃论治
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所剩糟粕最后经过大肠传导出去,而成大便。若脾胃受病,或因燥热内结,或因气血不足皆能导致便秘的产生。
醒脾顺气通便法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运化功能关系甚为密切。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失调、气机壅塞、饮食积滞停滞于中焦。饮食停滞于肠胃、一方面水谷精微不能敷布、糟粕不能下行;另一方面更加阻碍脾胃的升降运动.使肠胃处于一种“呆滞”状态.从而导致排便困难:症见大便秘结不通、甚则数日不行、腹痛腹胀,时感恶心呕吐.或大便艰涩不畅、便后有残留感、舌质谈红,苔腻.脉弦滑或数。治疗关键在于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升降运动恢复正常、改善肠胃壅塞的症状。治宜醒脾顺气通便法。“醒”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顺”有利于腑气畅通,改善望塞呆滞的症状。方用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药如苍术、厚朴、枳壳、广木香、陈皮、柴胡、白芍、甘草、生大黄、神曲、升麻等;
2、从肺论治
肺与大肠在生理结构上有表里络属的关系,功能上肺主宣发,输布津液,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可使大肠不致燥气太过;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功能的动力;肺藏魄,肛门又称“魄门”,为肺气下通之门户,肺上开窍于鼻,下施于魄门。故从肺论治某些便秘疾患,往往有满意疗效。
宣肺降气通便法
因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肠腑之通降既赖脾胃之转输、亦赖肺气之肃降.清气能升则浊气能降。若肺失宣降清肃,气机升降失常,则致肠腑闭塞不通,大肠传化失职,浊气停滞于大肠而不行,最终导致使秘。症见反复便秘日久不愈,脘腹胀满,或大便干结如羊屎,干咳气短。纳差尿少.舌质淡红,苔黄,脉弦细。治宜宣肺降气通便法,选用轻苦微辛之品.微辛以开气阻,通上下二窍、微苦以降肺气、肺气得通、气机得降,清升浊降、肠腑传化得行而便秘自除,即所谓“上道开、下窍泄,开大气以通地道”,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药用桑白皮、川贝母、桔梗、麦冬、柴胡、生瓜萎、川厚朴、制大黄、甘草等。
3、从肝论治
便秘一症,病虽在胃肠,责之以脾胃,以疏理调畅肠腑气机为主,但亦不可忽视肝之调畅作用。脾胃功能之调畅,多赖于肝气之疏通;肝气郁滞,则横逆侵犯中焦,三焦气机不利,肠腑不得宣畅而致便秘。可见便秘的产生与肝关系密切。
硫肝理气通便法
脾胃升降功能的调畅、气机升降出入协调平衡、多赖于肝气之疏通,《内经》曰:“土得木则达。”唐容川亦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苦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则横逆中焦、三焦气机不利,脾胃不能升降、肠腑不得宣畅而致使秘—症见便秘多年,常数日不大便而无所若,两胁胀闷.口干口苦.精神抑郁,舌淡红,苔黄,脉弦细或数,治疗时虽宜宣通肠腑气机,但亦须注重调畅气机,采用疏肝理气导滞通便法,使肝气得疏、气机得畅、升降有序,肠腑得以畅通、不治便秘而便秘自愈。方用逍遥散合四磨汤加减;药如柴胡、沉香、乌药、木香、当归、白芍、火麻仁、桃仁、甘草、茯苓、白术等。
4、从肾论治
劳倦饮食内伤,或病后、产后以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甚至损及下焦精血,以致本元亏虚。真阴一亏,则肠道失润而更致干稿;真阳一亏,则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两者都能使大便排出困难,以致秘结不通。此乃病及于肾,《内经》所谓“肾开窍与二阴”,故便秘与肾有关。
温肾利水通便法
肾主一身之阳气。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一方面无以鼓动脾胃肠腑之气,致使胃肠传导无力,排便困难;另一方面肾阳不足,肾不化气、气不化水、阴聚于下。无气以动,水寒凝结、留于下焦而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症见大便秘结,口中干渴但饮水不多,脘腹胀满,肠鸣肢肿,头晕心悸,气短肢冷、小便短少不利、面色青暗,舌苔白滑、脉沉弦。治疗时应根据“利小便而实大便”的原则,采用温肾补气,利水通便法,使肾阳得复.小便通利、津液以行、阳气以布、而大便自行。方用白通汤合五苓散加减。药如附子、干姜、桂枝、猪苓、茯苓、白术、白芍、薏苡仁、当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