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系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过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若临床症状不能及时得到缓解,还容易形成习惯性便秘。《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名称,其后又有“风、气、热、寒、湿秘”及“风、热燥”等说。本病发病率较高,老人可高达l5%~30%。长期便秘,可引起痔疮、肛裂等并发症 ,对于全身疾病,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有报告说,患心脑疾病的老年人中,有l0%左右死亡的诱因为便秘。现将近年来之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热秘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张仲景之麻仁丸治疗。
方中以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枳实、厚朴行气除满,再加白蜜以润肠。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以滋阴生津。
·气秘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喛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
方中用乌药、木香行气,沉香降气,枳实、槟榔破气下气,且槟榔能攻下,合大黄共奏通下导滞之功。气郁化火者,加栀子、龙胆草清热泻火,郁而寡言者加合欢皮、白芍、柴胡疏肝解郁,跌扑损伤者加桃仁、红花以奏其功,临证多有奇效。
·冷秘
症状:大便排出困难,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喜热怕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大黄附子汤。
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增散寒之功。
·气虚不运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难出或便而不畅,便后疲乏,气短,肛门坠胀,舌淡,苔薄、脉虚。
治法:益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加味。
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当归养血润便,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胀,登厕而虚座努责者,可加升麻、柴胡益气升陷。
·血虚肠燥
症状: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色萎黄,头昏心悸,失眠多梦,口唇色舌淡,舌淡苔白,脉细涩。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合五仁丸加减。
方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与桃仁、麻仁、郁李仁同用兼能润肠,枳壳行气宽肠,柏子仁养血润燥,若出现五心烦热,口干少津,舌红等阴虚症时,可加元参、生地、麦冬,滋阴增液。
·阴津亏虚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
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可加芍药、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苦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屋腰膝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
·阳虚寒凝
症状: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则:温阳散寒,润肠通便。
方药:苁蓉润肠丸加味。
适用于老年肾阳不足, 脏气虚寒,阴寒内盛,阳气不运而致大便不畅者。方中肉苁蓉益精补阳通便,火麻仁、当归养血润肠,附子、肉桂扶阳散寒,沉香、乌药调气止痛。
近年来,本病在临床上逐渐增多,其原因复杂,祖国医学认为:大肠为传导之官,若饮食失节,劳逸失度,调摄失当致湿热内蕴,津液亏乏或手术后,气血亏虚,脉络瘀阻,腑气不通而形成便秘。本病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病证,不但使人感到不适,甚至给病人造成痛苦。临床上因病因不同,治疗上按中医辨证分型 ,同时又要分清主次、缓急。用方灵活。另外,个人体质不同,疾病证型不同,又不可拘泥一法一方。同时,还要注重生活及精神饮食调理,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